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科普实验——未来太空车(中学组)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知未来"为原则,探索未来太空车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技术难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制作模型。

比赛背景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探月探火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月球车、火星车等太空车备受世人瞩目。未来,我国还将实施载人月球探测、火星取样返回等重大航天工程,太空车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未来太空车会具备哪些功能?能完成哪些任务?欢迎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参与我们的挑战任务,点燃太空探索的热情!

考查目标

创新思维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

提升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多学科融合

促进多学科知识交叉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动手实践

锻炼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赛规则

参赛队伍

每支参赛队伍由2名参赛选手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同一选手不得跨队参与同一命题比赛。

赛程安排

1

初赛

各赛区自行制定规则,评审公开、公平、公正

2

复赛

各赛区制定规则,选手现场制作装置

3

决赛

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决赛前一个月公布规则

初赛规则

赛道要求

  • 赛道包括出发区、平坦区1、障碍物1、平坦区2、障碍物2五部分
  • 赛道宽度40cm;平坦区2长度为80cm,其他各段长度均为40cm
  • 障碍物1和障碍物2的高度均为10cm
  • 赛道末端设有竖直挡板,基于障碍物2上表面高40cm

装置要求

  • 初始尺寸不超过长、宽、高为25cm×25cm×25cm
  • 装置总质量≤500g(包括动力装置)
  • 电动机:N20减速电动机,减速比100:1,数量1个
  • 电池:5号碱性电池,最多使用4节
  • 比赛过程中,装置除了出发时被选手启动之外,不能再受到选手任何控制
  • 装置须整体一起运动,不能出现弹射、弹跳动作

比赛流程

  • 比赛共三轮,每轮比赛时间为120秒
  • 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 每轮比赛前检测装置尺寸和质量,如超标则取消本轮比赛资格
  • 装置须顺序通过各区域完成任务
  • 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可接触装置

复赛规则

赛道变化

  • 平坦区2的中间增加一个固定的松木材质斜面体,长40cm,宽20cm,高5cm
  • 障碍物2的高度为20cm

装置制作

  • 装置须在比赛现场制作
  • 进场前所有零件以散件形式入场
  • 现场制作和测试时间共150分钟
  • 电动机和电池由赛区统一提供

评分标准

初赛评分

阶段 任务描述 得分
前进阶段 装置从出发区静止出发,全部投影点通过障碍物1平台,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2 20分
前进阶段 装置任一点触及到障碍物2平台 30分
前进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同时在障碍物2上表面 50分
返回阶段 装置由障碍物2上表面自动返回,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2 3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在平坦区2上返回时,任一点触及到障碍物1平台 2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通过障碍物1平台,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1 3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通过出发线 20分

复赛评分

阶段 任务描述 得分
前进阶段 装置从出发区静止出发,全部投影点通过障碍物1平台,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2 20分
前进阶段 装置任一点触及到障碍物2平台 30分
前进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同时在障碍物2上表面 50分
返回阶段 装置由障碍物2上表面自动返回,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2 2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在平坦区2上返回时,全部投影点通过斜面体 2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在平坦区2上返回时,任一点触及到障碍物1平台 2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通过障碍物1平台,且至少有一个着地点到达平坦区1 20分
返回阶段 装置全部投影点通过出发线 20分

注意: 每支队伍取三轮比赛中最高得分作为该队伍最终比赛成绩。如果两队比赛成绩相同,则装置质量小者排名在前;如果成绩、质量均相同,则排名并列。

参赛要求

提交材料

作品成绩

包含完成任务情况、总成绩和作品质量

作品照片

显示装置前进及返回成功的完赛状态照片

参赛承诺

打印签字后扫描上传

其他要求

  • 比赛过程中,仅该参赛队伍选手入场参赛,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场内
  • 参赛期间,参赛队伍自行保管参赛作品
  • 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须服从大赛组织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及裁判的决定和指令
  • 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伍有义务参加大赛举办的相关展示和交流活动
  • 参赛队伍须承诺作品为团队原创研究成果
  • 大赛主办方享有其提交作品的完整的永久的公益性宣传、展出、出版及其他形式的使用权

取消比赛资格的情况

  • 违反装置所用器材、材料和工具的规定,且无法纠正
  • 不听从裁判员的指令
  • 赛场内选手发生激烈争执,影响比赛正常秩序
  • 比赛阶段,选手未按裁判员要求按时到达赛台或未按时将装置准备妥当
  • 装置行进过程中如出现弹射、弹跳等动作
  • 比赛阶段,如选手自行弃权
  • 故意污染或者破坏赛道